炒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,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,属卫生部颁布的第 1 批药食两用资源,具有护肝、利胆、降压、镇静、止血、消肿等作用,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、扭挫伤 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症,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栀子、炒栀子、焦栀子、栀子炭,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,炒栀子、焦栀子密闭,置通风干燥处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炒栀子的功效与作用。
炒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1、泻火除烦:适于热扰心神。
a. 外感热病,邪郁上焦,心胸烦闷不眠。
b. 火毒炽盛,高热烦躁,甚至谵语。
2、凉血解毒:用于血分热毒证。
a. 血热妄行,吐血,衄血,尿血。
b. 咽肿目赤,热毒疮疡,属实热的。
3、清利湿热: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。
a. 肝经湿热郁火,心烦易怒,胁痛口苦。
b. 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,热淋涩痛。
炒栀子的功能与主治
1、治疗发热
发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,中医认为栀子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,栀子豉汤、栀子柏皮汤等都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发热的方剂,栀子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,可以降低体温,缓解发热症状。
2、治疗黄疸
黄疸是一种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疾病,中医认为栀子具有清热利湿、退黄的作用,可以治疗湿热黄疸、阳黄等病症,栀子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,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,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,缓解黄疸症状。
3、治疗疼痛
栀子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,可以缓解疼痛症状,栀子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,可以降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。
4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
栀子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可以清除自由基,保护心脑血管细胞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,栀子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降血脂、降血压、抗血栓等作用,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。
5、治疗其他疾病
栀子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,如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结膜炎、急性胃炎、急性胰腺炎等,栀子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等作用,可以治疗这些疾病。
炒栀子的食用方法
1、栀子粥
材料:栀子 10 克,大米 100 克,白糖适量。
做法:将栀子洗净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熟时调入白糖,再煮一二沸即成,每日 1 剂,连续 3~5 天。
功效:可清热利湿,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淋沥涩痛等。
2、栀子茶
材料:栀子 10 克,绿茶 3 克。
做法:将栀子洗净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水煎取汁,冲泡绿茶饮用,每日 1 剂。
功效:可清热利湿,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淋沥涩痛等。
3、栀子仁粥
材料:栀子仁 3~5 克,大米 50~100 克。
做法:将栀子仁碾成细末,先煮大米为稀粥,待粥将成时,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,每日 2 次,温热服食。
功效:可泻火除烦,适用于邪热郁于肝胆,心烦易怒,胁痛口苦等。
4、栀子仁汤
材料:栀子仁 10 克,茵陈蒿 15 克,大黄 5 克,甘草 3 克。
做法:将栀子仁、茵陈蒿、大黄、甘草分别洗净,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水煎取汁,去渣取汁即成,每日 1 剂,分 2~3 次服用。
功效:可清热利湿,适用于湿热黄疸,面目、周身发黄,小便黄赤等。
炒栀子的副作用与禁忌
1、副作用
炒栀子是一种中药材,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,炒栀子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,炒栀子还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,如皮疹、瘙痒、呼吸困难等。
2、禁忌
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、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等功效,可以用于治疗发热、黄疸、疼痛、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,炒栀子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,在使用时需要注意,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。
文章标题:炒栀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jk566.com/zybj/gxzy/15472.html
更新时间:2024年09月30日
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分享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。网站提供的信息、资讯、建议、意见等均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供用户参考。
用户应自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,并自负风险。本站不承担任何因用户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而导致的损失。